大學新生需警惕適應障礙
文章來源:心理二科發布時間:2022-09-08 10:27:00隨著開學季到來,很多大學新生已邁入或即將邁入大學校園。然而,在大學生活中,美好的幻想和具體的現實可能會發生碰撞,一些大學新生因為適應障礙產生心理問題,無法正常學習生活。
市口腔醫院心理二科主任、高級心理咨詢師付銳分析,環境改變或重大生活事件刺激可引起適應障礙。如何才能克服對大學生活的不適應,保持心理健康,讓心中充滿陽光呢?付銳結合經手的臨床病例提出了一些建議。
01
大學新生遭遇適應障礙
“上大學后突然就不會快樂了。害怕和人打交道,但又渴望朋友;想要改變,但又不敢為改變而作出努力。”“很孤獨,什么也不想做什么也不想想,沒有學習的動力,每天坐在書桌前發呆,時常會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煩躁和難過。”一位大學新生小樂(化名)走進市口腔醫院心理二科診室,向付銳傾訴內心的煩惱。
▲圖片來源于網絡
02
適應障礙的煩惱
付銳認為,患有適應障礙的大學生,可能在生活、學習、心理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存在著困擾。
▲圖片來源于網絡
學習方面沒有了學習的動力,每天不知所措。與之前的學習生涯相比,大學更強調自主學習。因此,很多在中小學階段已經習慣了有父母、老師進行督促的同學會感到十分迷茫,覺得大學生活沒有中學那樣有動力、充實的目標感,不知該如何投入到專業課的學習中去。久而久之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最終對學習喪失信心和興趣,自暴自棄。
其次,對于許多大學生來說,上大學是第一次真正離開家人外出獨立生活,飲食起居都需親力親為,同時還需獨自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這對于部分生活經驗較為缺乏的同學來說是一項巨大的困難和考驗;加羞m應障礙的大學新生,往往無法對新環境產生認同心理,不知該如何處理生活事件,在家庭生活與學校生活的對比之中產生越來越強烈的心理落差,導致“戀家情結"的產生,對個人發展和身心健康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
許多患有適應障礙的大學新生渴望能結識交往更多的朋友,卻出于種種原因沒有主動溝通的勇氣。時間長了就會自我封閉,畏縮不前,從而越來越覺得自己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圖片來源于網絡
適應障礙的患者總會感到莫名的煩躁和難過,出現憂慮、煩惱、抑郁、焦慮、害怕等情緒異,F象。這些情緒上的異常很有可能會造成生理上的不適,出現諸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頭痛、腹部不適、胸悶、心慌等癥狀,對身心都會造成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03
自我調節迅速適應新環境
適應障礙在大學新生中并不少見,但大部分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排解,一般多在半年內慢慢消除。新生入學前,家長、老師應給予入學前指導。入學后,學校要對新生給予更多的溫暖,提供必要的幫助,家長要經常與子女保持聯系,讓其獲得更多的感情慰藉。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造成大學新生適應障礙的因素既有高校和中學教育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有大學新生認識和個性發展方面存在的問題。高校一般都有心理咨詢室,如果癥狀比較明顯,應進行心理咨詢、治療及適當服用鎮靜安神類藥物,以調整情緒,促進睡眠。出現較為嚴重的焦慮、抑郁癥狀時,要盡快到醫院心理?七M行治療。
付銳建議,對于大學新生來說,一旦由于不能適應從中學到大學在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急劇改變而出現適應障礙時,就要及時找朋友、老師傾訴并進行自我調整,以排解不良情緒,盡快適應新的校園生活。如果不良情緒持續超過1月以上而得不到緩解,應及時求助專業心理醫生。
目前針對患有適應障礙的大學新生主要采用心理治療手段,包括心理咨詢、危機干預、家庭治療、團體治療等方式和途徑。這些治療手段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應激源對患者的刺激和負面影響,提高患者自我認知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和人際交往技巧,從而提高對新身份的認同,獲得較高的社會支持感。
▲圖片來源于網絡
付銳最后強調,適應障礙并不是“思想病” ,不意味著患者“能力差”,也不是無法抗衡的洪水猛獸。相信只要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對其加以控制和預防。
上一篇:萌寶一進幼兒園就哭,怎么辦?
下一篇:總是不開心?小心抑郁癥!